等离子清洗机在工业生产与科研中作用显著,但运行过程中可能对人体产生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危害。为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,可从设备选型、操作规范、个人防护、环境控制及定期检测等方面采取措施,减少其危害。
一、设备选型与安装
(一)选择低辐射设备
在选购等离子清洗机时,应优先选择电磁辐射和紫外线辐射较低的设备。可要求供应商提供设备的辐射检测报告,对比不同品牌和型号设备的辐射水平,选择辐射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较低的产品。例如,一些采用先进屏蔽技术和优化设计的等离子清洗机,能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外泄。
(二)合理规划安装位置
将等离子清洗机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至关重要。良好的通风可以及时稀释和排出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氧、有害气体等,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。应避免将设备安装在密闭或通风不畅的空间,如无窗户的房间或通风死角。同时,设备周围应留出足够的空间,便于空气流通和操作人员进行维护保养。
二、操作规范管理
(一)严格遵循操作流程
操作人员在使用等离子清洗机前,必须仔细阅读设备使用手册,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。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启动、运行和停止设备,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故障或产生有害物质。例如,在开启设备前,应先检查气体管道连接是否紧密,确保无泄漏;在设备运行过程中,不要随意打开设备舱门或进行其他违规操作。
(二)控制使用时间
合理安排等离子清洗机的使用时间,避免长时间连续运行。长时间运行会导致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、紫外线、臭氧等有害物质积累,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。可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作量,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计划,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,让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机休息,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。
三、个人防护措施
(一)配备专业防护用品
操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,以有效阻挡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。专业护目镜可阻隔等离子清洗机产生的紫外线,防止眼部灼伤;防毒面具能过滤空气中的臭氧、有害气体等,保护呼吸道;防护手套可避免手部直接接触设备表面或有害物质,防止皮肤受到刺激和伤害。例如,佩戴波长200 - 400nm阻隔型护目镜,能有效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。
(二)加强安全培训
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,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培训内容包括等离子清洗机的工作原理、危害因素、操作规范、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。通过培训,让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可能带来的危害,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防护技能,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。
四、环境控制与监测
(一)安装通风系统
在等离子清洗机工作场所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,如排风扇、通风管道等,确保空气能够及时流通和更新。通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,能够迅速将设备产生的臭氧、有害气体等排出室外,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。同时,要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洁,保证其正常运行。
(二)配置臭氧分解装置
为控制臭氧浓度,可在车间配置臭氧分解装置。臭氧分解装置能够将空气中的臭氧分解为氧气,有效降低臭氧对人体的危害。要确保臭氧分解装置的性能良好,定期检查和维护,保证其分解效率。此外,还应保持车间≥6次/小时的换气频率,及时将产生的臭氧排出室外。
(三)实时环境监测
在等离子清洗机工作场所安装臭氧浓度监测仪等环境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环境中的臭氧浓度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。一旦发现浓度超标,应立即采取措施,如停止设备运行、加强通风等,确保工作环境安全。同时,要建立环境监测档案,记录监测数据,以便分析和评估设备对环境的影响。
五、设备维护与保养
(一)定期检查设备
定期对等离子清洗机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电气系统、气体管道、真空系统等。检查电气系统是否存在短路、漏电等安全隐患;检查气体管道连接是否紧密,有无泄漏现象;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正常运行,密封性能是否良好。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,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。
(二)清理设备内部
及时清理等离子清洗机内部的灰尘和杂物,保持设备的清洁。灰尘和杂物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散热和性能,甚至引发设备故障。同时,要定期清理设备内部的电极、喷嘴等关键部件,防止其堵塞或损坏,保证设备的清洗效果和稳定性。
(三)更新老化部件
随着设备的使用时间增长,一些部件可能会出现老化、磨损等现象,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。要及时更新老化部件,如密封圈、电极、气体过滤器等,确保设备的各个部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。在更换部件时,应选择原厂配件或符合设备要求的优质配件,保证设备的兼容性和可靠性。